最新消息

文章列表

 [媒體報導] 超商20萬件制服洗衣專家 「科技溯源」幫省千萬成本

一招「科技溯源」幫省千萬成本
超商20萬件制服洗衣專家


要在一個老產業中突圍,你是否想過,通路、甚至資訊能 力,都可以是你創造差異化的來源?
 
我們走訪潔衣家位於新北市樹林區的洗衣基地,那是一座 占地六百坪、亞洲唯一的自動化制服洗滌工廠。

一進門,映入眼簾的是一件件全家便利商店的制服,整齊 的懸掛在傳送帶上,不斷來回穿梭。

這些制服的旅程是:工廠作業員先將制服懸吊在輸送機 上,送去洗滌、脫水,經過烘乾後,再進入自動整燙機器內,短短幾秒內即可完成整燙。

最後,制服依照門市分門別類,工人再將制服裝入袋中, 上貨車送回超商倉庫,完成旅程。

乍看,這個流程並不特別,但仔細一看,每個工作站的上 方都懸掛著一台讀取機。這正是潔衣家爭取到各大超商 制服洗滌生意的關鍵。

「不只超商制服,職業棒球隊、啦啦隊的制服,也都是我 們洗的!」55688集團總經理楊榮輝笑說。二○○六年成立 的潔衣家,是擁有台灣大車隊的55688集團,旗下的洗衣事 業,在該集團中營收僅次於計程車和快遞,為第三大事業。
 

從賺消費者的錢,到賺企業的錢
串聯一萬三千家超商,打開生意大門

 
但當年剛成立時,他們其實做的是面向一般消費者的B2C生 意,和對手一同爭搶傳統通路,例如社區管委會。很多社 區居民,會將髒衣放在管委會,由洗衣店業者前來收取, 洗好後再送回來。但這個通路,很容易因為洗衣技術本身 沒有差異化,陷入殺價競爭,利潤微薄。

潔衣家後來也收購連鎖店洗衣品牌衣貝潔,但即使擁有實 體門市,和對手之間仍無法建立明顯差異化。

「我們當時就在思考,難道洗衣服的通路,就只能是管委 會和門市嗎?」楊榮輝回憶。

後來他們發現,台灣密度最高的零售店,就是超商,「有 通路就有生意,為什麼不能將超商做為通路呢?」

不過,這個想法太過新穎,他們去和某一家超商巨頭談, 對方一聽立刻回絕:「你要把衣服掛在哪?掛在門市裡? 不可能啦!」超商也顧慮,如果要員工整理衣服,會增加無謂的工作量。

為了消除疑慮,潔衣家重新梳理流程,他們設計一個有提 把的紙箱,消費者的衣物裝在紙箱內,如同超商包裹,如此一來,不會占用太多空間,也不會破壞門市美觀。

對超商店員來說,他們不用整理衣服,只要將紙箱交給客 人即可,讓工作負擔降至最低。

前後談了一整年,二○一一年,這家超商巨頭先讓潔衣家試 運行,成效出乎預料的好,洗衣量快速成長,「這是最大 突破點,因為通路打開了,消費者到超商,跟寄郵件的程 序一樣,而且關鍵是,我們沒有改變(超商員工)前台的 工作。」楊榮輝說。

然而,因為洗衣量成長太快,潔衣家原本的洗衣工廠不堪 負荷,運行兩年後只能暫停跟超商合作。

潔衣家於是到新北市樹林,設了一座空間更大的工廠。產 能擴充後,其他超商陸續成為其通路,直到二○二一年,各 大超商皆囊括其中。有了全台逾一萬三千家超商通路加持,讓潔衣家彎道超車,成為台灣精緻洗(乾洗)市場中的龍頭。

和超商合作,還意外打開了另一扇門。

某天,一間超商巨頭來問潔衣家:「我將員工制服交給你 們洗,有辦法做到不要弄丟嗎?」

乍聽一頭霧水,原來,超商是制服數量最多的零售業者, 像是四大超商共有二十多萬件制服,但過往洗衣工廠替超 商洗滌制服時,很容易不見。潔衣家副總經理林學誠粗估,超商每年的制服損失率高達一二%,等於每年要丟失 兩萬多件制服。

而且,送回門市後,員工發現並非原本的制服,還得再送 回總部更換,也是無謂的成本。 潔衣家的解方是,為每一件制服「溯源」。
 

一顆晶片追蹤洗衣行程
衣物不再搞丟,損耗率幾近零


他們建立一套「無線射頻辨識」(RFID)系統,在超商新 制服出廠時,就在衣服內植入晶片。制服從送進洗衣工廠 的那一刻起,電腦系統就透過工作台上的讀取機,追蹤每 一件制服的行程,直到送回各門市。

這套系統,幫助超商大幅降低損耗率,「沒騙你,現在損 耗率是○.○○○一%!」林學誠說。

精實管理顧問江守智推算,一家超商一年省下的顯性成 本,可能高達上千萬元。

潔衣家和超商之間,從通路關係晉升為顧客關係,還就此 打開B2B生意大門,後續又爭取到小籠湯包連鎖店、職業棒 球隊、啦啦隊、圓山飯店等企業客戶,成為台灣唯一橫跨 B2C、B2B的洗衣業者。

雖然,從爭取超商成為洗衣通路,到爭取超商制服的洗滌 生意,前前後後,潔衣家投資超過上億元,但也因為願意投資,使它在停滯的老產業中脫穎而出。

江守智強調,潔衣家透過科技手段,從源頭避免客戶的損失。這提醒業者,要勇敢擁抱新科技,因為科技的力量, 能為顧客和自己創造極大價值。

不過,投資其實還不是對手最難跨越的門檻。55688集團目 前有超過一百名的資訊工程師,「我們董事長(林村田) 不斷強調,55688要成為一家資訊公司,因為未來傳統行業 的競爭力,就是來自資訊能力,」楊榮輝指出。

但要招聘這麼多資訊工程人員,對計程車起家的55688,是 非常困難之事,因為人才一聽到計程車行業,就會退避三 舍。 他們的做法是,找出自身擁有的優勢,並轉化為攬才的利器。

大車隊的優勢是擁有巨量的「行車數據」,他們將數據提 供給大學做為研究、教學之用,大學教授帶著學生做研究 時,會強調數據來自大車隊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將55688的 品牌形象,潛移默化深入學生心中,打破心理那道障礙。 目前該集團資訊及大數據研發團隊,不乏來自台大、清 大、政大、陽明交大等學生。

資訊可以重塑老產業的競爭力,也可以建立競爭優勢,這個優勢,又能創造更多生意的可能,形成正向循環。

所以,不要認為老產業永遠一成不變。用心打造差異化, 你就能找到超越對手的契機。



新聞出處:《商業周刊》 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Archive/Article?StrId=7009664